“小黑”周围对这些死婴完全不感兴趣,它已经飞到了这间石室的入口处,那地方依然是一扇石门。
我忙走了过去,石门上是一样的机关,她很容易就打开了。
外面是一条通道,走出去不远就一分为二,一条直直向前,一条向右拐。
“小黑”飞到岔路口位置,突然停下了,然后转过头,望了跟在后面的我一下,然后它飞到朝旁边的那条分岔通道绕了个圈。
我一怔,她看了看“小黑”,它似乎是让我走右边那条岔路,于是我立即跟了上去。
因为我知道,不管前面是什么,自己都必须面对,不想跟那些死婴做伴,不想被顾小楼那厮发现,我就得想办法赶紧离开这鬼地方。
右边那通道,每隔五六米就有一个低瓦数的小灯,刚好可以看到路。
这条通道比我预料中的要长,走了足有二十多米,都还没有到尽头,突然,飞在前面的“小黑”停了下来,发出一道尖锐的鸣叫声。
而且我发现,“小黑”的动作,不再像之前那么从容淡定了,在原地打转着,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。
我见状心下一惊,忙小心翼翼的凑上前去一看,便见到在前面不远处的阴暗朦胧之中,出现了一座隆起来如小山丘般的物体。
由于光线的关系,我没能够看清楚那是什么东西,于是她只好看了看“小黑”。
而“小黑”在半空中不安的飞了几圈了以后,便继续朝前面飞去,我立即在后面跟了上去。
不一会,便走近了那地方,我这才发现,那“小山丘”,竟然是一座奇怪的建筑。
这座建筑物,就座落在我正前方位置,完全是暗色的格调,我竟然看不出来,这是什么类型的建筑风格,而且这建筑的四下,没有围墙,暗色的结构,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建成,很是突兀的屹立在这地方。
最奇怪的是,那建筑并没有入口,就在通道尽头处敞开着,就犹如一头蛰伏在地上的黑色怪兽般,张开大嘴,黑呼呼的,显得幽暗恐怖。
我极尽目力想窥探进去,却发现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情况,就如同被蒙上了一层雾蔼一般。
“小黑”又发出了一道尖锐的鸣叫声,它那声音有些怪异,好象显得相当的紧张,不过叫完以后,它却突然朝那殿堂入口处一飞,一下子便没入其中。
我又是一愣,忙连走带跑紧随其后,进入了那黑呼呼的建筑物之内。
一进入其中,一阵冰凉寒意扑面而来,我都忍不住全身打颤起来。
同时令我感到奇怪的是,在外面看起来幽深阴寒建筑物,竟然没有想象中那么黑暗,四周围并没有发光照明的物体,而我的眼睛,竟然能够相当清晰地看见四周围的景物。
这建筑物内部四周围,挂满了长长的白色麻布符箓,从殿堂顶部垂挂而下,上面画着许多看不懂的咒语,而且颜色鲜红若血!
这里面可能长时间封闭的缘故,空气很是浊闷,还散发着一种古怪的腐臭味,让我心里产生了无法形容的不安和难受。
当下我用手电筒向前照了照,由于手电筒的光线小而微弱,无法及远,只能隐约看到前面一处隆起的石台。
那石台上面,覆盖着两道交叉叠障的符箓,犹如一个大粽子般,横立于通道中间,显得格外突兀。
我紧张的咽了咽口水,小心翼翼的举高手电筒照过去,又看到在那石台上面,有一个四方形的暗影,高约一米多,周长约两米多,静止不动。
那东西虽然没动静,但是我却能强烈的感觉到,它在散发出邪恶和死亡的气息,甚至比一只会动的怪物更可怕,很显然,那东西,就是让我心里头产生极度不安的源头。
“桀…”
在角落里的“小黑”,突然发出一声怪啸,然后它绕飞回来,我甚至能够看见它身上的黑毛竖起,整个身体,就如同变大了一圈般,作势欲扑。
我吓了一大跳,她忙用手电筒向四下乱照,发现四周围除了那些悬挂的古怪符菉之外,并没有任何活物。
于是我再望向“小黑”,竟发现它的身躯膨胀了不少,尤其是那股霸气、沉着、凶戾,那模样和气势,简直像一个武林高手拿着兵器,即将发出惊天一击般!
我感到了一阵心惊肉跳,没想到这“小黑”发起威来,也这么吓人。
而“小黑”所对着的方向,正是那隆起石台上的那个四方形暗影,毫无疑问,威胁就是来自那儿!
当下,我麻着胆子向前几步,发现前方那座石台,以宽约50公分的长石条堆砌而成,这些长石条颜色黯淡发黑,还蒙着一层陈年积尘,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。
在这石台的又看得清楚了一些,那四方形状物体,竟是一口鼎。
而且,看上去,还是一口造型独特的青铜大鼎!
说起鼎,绝对是古代青铜器里头,最重要器种之一,古时候,鼎主要是当做烹饪之器,用以烹煮鱼肉和盛贮肉类,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锅。
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,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。
一般来说,鼎主要有三足的圆鼎,和四足的方鼎两大类,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。
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,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。
传说夏禹王,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,以象征九州,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,让人们警惕,防止被其伤害。
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,鼎就从一般的炊器,发展为传国重器。
国灭则鼎迁,夏朝灭,商朝兴,九鼎迁于商都亳京;商朝灭,周朝兴,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。历商至周,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“定鼎”。
鼎被视为传国重器、国家和权力的象征,“鼎”字也被赋予“显赫”、“尊贵”、“盛大”等引申意义。
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。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,都要铸鼎,以记载盛况,而且这种礼俗,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。
而出现在石台上的这口青铜大鼎,是典型的四足之鼎,看上去,至少有半人多高,而且沉重无比,其器制沉雄厚实,纹饰狞厉神秘,刻镂深重凸出。
最为特别的是,这四足鼎上,有一个厚实的盖子,将鼎口封盖得很是严实。
说真的,当我见到这口四方青铜大鼎时,心里头顿时发毛起来,特别是在如此阴暗的光线下,这口鼎的出现,那青铜器特有的包浆,呈现出一种妖异的血红颜色。
虽然还隔着一定的距蛮,我依然有一种心尖发颤的感觉…
但是让我感到最为震惊的,却是这口四足青铜大鼎的封盖上,所篆刻的文字和符号,赫然是殄文!
我知道,殄文是上古时期的巫师,写给鬼神看的文字,据说有沟通阴灵的功能,而在我脑海里的《握奇真经》,是以某种特殊的“天书”所记载而成,与殄文同出一源。
再不过,记载《握奇真经》的“天书”,是上古时代的大祭师,或者国师级别的人物,才能够掌握的文字,传说是上天所授,普通人不能窥其秘密。
而殄文,则是行阴的“鬼师”与鬼物阴灵交流的文字,普通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含义,恰好,《握奇真经》里记载有关于殄文的解读之法。
在我失业的那段日子里头,经常反复研读《握奇真经》里的内容,因此也对殄文有所涉猎,因此,能够解读部分的殄文。
好奇之下,我凑到那口四足青铜大鼎的边沿,用手电筒照射着封盖上的殄文,仔细的辨认起来。
而殄文上所记载的内容,让我越看越是心惊…
原来,这口四足青铜大鼎,并非普通物件,竟然是一个三苗时期所铸造的特殊法器。
所谓的三苗,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。又叫“苗民”、“有苗”等等。
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,三苗已有“君子”、“小人”之分,开始有了阶级分化。
在上古时期,三苗“惟作五虐之刑”,最早发明了刑罚。三苗有“髽首”的习俗,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。与欢兜、共工、鲧合称为“四罪”
也有传说,三苗是“九黎之后”。
尧时,三苗作乱,尧发兵征讨,作战于丹水,打败三苗。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“尧臣”,被称为“诸侯”。
后来,尧将三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。
禹时,三苗不服,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,从此三苗在历史记载中消失。
此后,在主要的史籍中,不再见三苗的活动。有不少考古学者认为,现代的苗族,就是三苗的后裔,实际上,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。
而三苗这个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古族,有着悠久而神秘的巫文化,甚至比大部分的部落都要早,传说发明殄文的水族,就是从古三苗部落中分支出来的。
而现在这口四足青铜大鼎,正是古三苗时期的祭师所铸造,封盖上正是以殄文记载来历和咒文。
由此说来,这三苗与水族之间,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说起来,若是让考古学家见到这口四足青铜大鼎的话,绝对会欣喜若狂,因为其考古价值非常高!
但是,由于我辨认出了这口四足青铜大鼎封盖上的部分殄文,便被其所记载的内容给震惊了。
因为,这口四足青铜大鼎里面,竟然布置着一个古老的法阵:大傩天枢阵!
而这大傩天枢阵内的作用,就是封印着某种神秘的力量。
具体是什么东西,有什么力量,殄文上并没有说明清楚,而且,在最末尾的地方,则是以如同《握奇真经》那样的“天书”,篆刻了几段特殊的文字。
我看到那几段“天书”的时候,脑子里飞快的转动起来,然后嘴巴里头,竟然情不自禁的按着“天书”上的内容,念诵了起来…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