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点钱没啥,夏晓兰觉得这钱花的值,也就一顿饭吃完,和街坊之间的关系陡然拉近。
夏晓兰晚上要回学校去,推着车出门儿就碰见邻居。
“你一个大姑娘,大晚上自己骑车去学校?这边有公交最晚9点才收,你坐公交回去吧。”
几路车到哪里,几点收车,别人肯定比夏晓兰明白。
夏晓兰把自己的破自行车车棚里,还真的坐公交回了学校,刚回寝室,就赶上班主任戴老师查寝室,看看她们有没有按时到校报到,晚上是不是都住在寝室,这些事学校管的严格,戴老师也非常负责。
“夏晓兰,你怎么现在才到?”
戴老师在本子上打了勾,307寝室的人都到齐了。
杨永红是土木系的,戴老师顺便帮她班主任查了寝,夏晓兰趁机和戴老师报备了周末不留宿寝室的事。上学期她只有外出时请过假,平时全都住校,周末宿管阿姨也要点人头,去哪里了都要有个说法。
这学期,夏晓兰估计自己会直接住家里,先和戴老师报备一声准没错。
学校管理的严格点,夏晓兰虽然不那么自由,也没觉得反感,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严格,80年代的大学生才能一心扑在学习上,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诱惑——后世大学都不熄灯了,还能随便出去租房住,这些便利条件,并没有让大学生们更爱学习,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,通宵不熄灯正好方便他们打游戏,在外租房更方便的是情侣同居。
戴老师也没为难人,特意拿笔记了下:
“你家这是孟母三迁啊。”
肯定是夏晓兰来京城念书,才搬来京城的,人离乡贱,没有谁会轻易离开故乡。从豫南搬到京城,需要勇气,这勇气多半是父母为了孩子,戴老师很是感叹。
夏晓兰当然最能感受到这点,她又不是喜欢家长里短的性格,大张旗鼓请邻居们吃饭,为的就是让她妈能适应京城的生活!
戴老师把夏晓兰的事儿给记下了。
夏晓兰家条件不差,她又没掩饰过这点,后来是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刻意低调,但她也没申请过助学金。
戴老师本着责任心又问了一遍,“这学期你要申请助学金吗?”
夏晓兰摇头。
戴老师就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叉。
苏静早在旁边跃跃欲试,“戴老师,您手里有成绩单吧,给我们透露点情况呗?”
“成绩单明天班会上发,你还怕看不见?你是想关心奖学金吧……苏同学,除了专心上课,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,多参加各种竞赛,奖学金能加分的。”
戴老师这话,明明就是说给夏晓兰听的嘛,他还生怕307寝室的人听不懂潜台词,说话时都看着夏晓兰。
于是大家知道了,夏晓兰肯定是要拿奖学金的,难道是特奖?
戴老师一走,苏静就躺在床上哀嚎:
“苍天不公啊,为何富的越富,穷的越穷!”
杨永红冷冷戳破她的表演,“因为富的人比你更努力,晓兰拿了全国英语竞赛的特奖,评定奖学金当然要给她加分。”
“我开玩笑呢……”
“这种玩笑也不能乱开。”
杨永红趁机在寝室宣布,这学期全寝室的目标是人人都拿奖学金,能考上华清,大家脑子差的又不是太多,第一学期还能说不适应,第二学期再拿不到奖学金的,就是不够努力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